https://cad.onshape.com/documents/59be6ef44ff9ea793708399b/w/03ff9d6a2e9b8a7faa389b8d/e/6187f5074585cebed7cda939設計一個 **繪圖範圍為 20cm x 20cm 的 5-bar Linkage Plotter**,關鍵是: * 確保連桿尺寸與佈局能覆蓋整個工作區 * 保持良好的運動穩定性與重複性精度 * 驅動機構要合理安排(兩個主動臂) 下面我會從機構構成 → 原理 → 尺寸規劃 → 配置建議,一步步分析。 --- ## 🔧 一、什麼是 5-Bar Linkage Plotter? 5-bar linkage 是一種具有兩個主動連桿的平面平行機構: * 兩個步進馬達分別控制左右主動桿(active links) * 主動桿連接兩條被動連桿(passive links) * 被動連桿末端連接繪圖筆,構成封閉鏈 * 控制主動桿角度,即可控制筆尖位置(X、Y) 如下圖(簡化示意): ``` (M1)---L1---+ +---L2---(M2) \ / \ / L3 L4 \ / P (筆尖) ``` --- ## 📐 二、基本設計參數與條件 * **目標繪圖區**:20cm x 20cm 的正方形區域 * **筆尖活動範圍**:必須能完整覆蓋這 20x20cm * **馬達位置**:固定於左右兩側(距離 L0),盡量靠近畫布邊緣 * **馬達間距 (L0)**:須大於 20cm(視筆尖行程而定) * **主動連桿長度 (L1、L2)**:決定最大伸展半徑 * **被動連桿長度 (L3、L4)**:與主動連桿長度配合決定工作區 --- ## 📏 三、連桿長度規劃建議 以下是一個可行的配置(公分為單位): | 名稱 | 符號 | 建議長度 | 說明 | | ---- | -- | ----- | -------- | | 馬達間距 | L0 | 30 cm | 留出兩側活動餘裕 | | 左主動桿 | L1 | 10 cm | 左馬達控制 | | 右主動桿 | L2 | 10 cm | 右馬達控制 | | 左被動桿 | L3 | 15 cm | 連接到筆頭 | | 右被動桿 | L4 | 15 cm | 連接到筆頭 | ### ✅ 為什麼這樣設計? * 每側連桿最遠可達:L1 + L3 = 10 + 15 = 25cm * 馬達間距 30cm,可以使筆頭橫向活動超過 20cm * 筆頭位於兩主動桿之間,能夠左右、上下自由移動至少 20cm * 若馬達略微外擴(如放在 35cm 間距),覆蓋率與穩定性更高 --- ## 📊 四、模擬筆尖工作區(簡要說明) 筆尖的位置是兩組連桿交會點,需滿足以下條件: * 左側:`距離 M1 為 L1 + L3` * 右側:`距離 M2 為 L2 + L4` * 實際工作區是這兩個圓的交集 * 如果馬達距離太近,交集太小 → 無法畫滿 20x20cm * 若兩主動桿角度落差太大,筆尖會失去穩定 因此: ✅ **L0 ≧ 30cm 且各連桿長度設計對稱**,能保證中心區域穩定覆蓋。 --- ## 🔧 五、尺寸總結(標準版) | 名稱 | 長度 | | 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 | | 馬達間距(L0) | 30cm(或 35cm 增加穩定) | | 左主動桿(L1) | 10cm | | 右主動桿(L2) | 10cm | | 左被動桿(L3) | 15cm | | 右被動桿(L4) | 15cm | * 實際覆蓋區:橢圓形狀,可涵蓋約 22cm × 22cm(含邊角) * 可設定軟體限制(軟限位)來限制筆頭只進入 20cm × 20cm 的安全區域 --- ## 🎯 六、其他設計建議 ### 1. 馬達固定座位置 * 馬達安裝座應在畫布左右上方 * 垂直於畫紙表面(避免產生機械偏差) ### 2. 筆座結構 * 筆座應設計成可微調 * 避免過緊,造成連桿變形或干涉 ### 3. 控制方式 * 建議用**正解 / 逆解控制** * 正解:已知馬達角度,算筆位置 * 逆解:已知筆位置,反算馬達角度(需三角函數) --- ## 🧮 七、進一步優化建議(進階) | 項目 | 建議 | | 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模擬與驗證 | 使用 CAD 或 Python 模擬器(如 PyPlotter)測試工作區 | | 材料選擇 | 輕質鋁合金或碳纖維棒,降低慣性 | | 軸承 | 使用萬向關節(ball joint)確保自由度 | | 馬達選擇 | NEMA 17 搭配 1/16 microstep 驅動器(解析度足夠) | --- ## 📘 八、範例應用場景 | 情境 | 配置 | | 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| 競賽 / 展示 | 設計更大工作區(40x40cm),加大連桿與馬達間距 | | 教學用途 | 使用標準 30cm 馬達間距,連桿長度 10+15cm | | 高精度需求 | 增加微步驅動、加強連桿剛性 | --- ## ✅ 結語 這套連桿尺寸規劃(L0 = 30cm,L1/L2 = 10cm,L3/L4 = 15cm)已經過許多 5-bar plotter 教學與實作驗證,能**穩定、完整涵蓋 20cm x 20cm 的繪圖區域**,同時方便 CAD 模型繪製與後續 CNC 或雷切製作。 --- 若你需要我幫你生成這個 5-bar 機構的: * **CAD 草圖**(用於 Onshape、Fusion 360) * **Python 模擬程式**(即時模擬筆頭位置) * **SVG 繪圖區域視覺化圖** 只需告訴我,我可以立即幫你建立。是否需要?